在川普宣告對臺課徵20%+N疊加關稅之後,除了已有老牌工具機廠宣佈無薪假、「集中排休」,甚至併購救急。同時也有零組件廠大廠認為,美國「已算是仁慈的了」;或強調須納入感測器、整合生態系等策略主動備戰。
自從2018年中美爆發關稅戰,政府鼓勵拓展紅色供應鏈以外市場,從大陸轉向美國、東協等市場,使美國躍升為臺灣機械業最大出口市場、工具機第二大外銷市場。但在這波對等關稅提前拉貨潮結束後,客戶與代理商下單均寥寥可數。已有多家老牌工具機大廠事先通知供應商與員工,面對全球經濟波動與匯率變化的挑戰,將宣布啟動減班休息機制「做4休3」,並預計實施3個月。
依勞動部最新公布8月底減班休息(無薪假)統計,因美國對等關稅而實施者突破4,000人(4,863)大關仍以製造業為大宗,總計有191家、4,479人;又以金屬機電工業為重災區,約有156家、3,685人。

圖一 : 依勞動部最新公布無薪假人數突破4,000人。(攝影:陳念舜) |
|
疊加關稅生效 工具機趕單出貨潮不再
根據機械公會最新匯總統計,2025年上半年臺灣機械設備出口值149.21億美元,年增5.3%;其中工具機出口10.12億美元,年減5.8%。但出口美國1.83億元,年增幅12.4%,主因美國客戶要求,在對等關稅加徵10%的90天緩衝期內出貨,並集中於5~6月間裝船出貨。
機械公會表示,由於臺灣並未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以往機械商品銷往美國平均稅率約為5%,而日韓等國競爭對手均與美國簽有FTA,機械產品多為零稅率再向上疊加,對臺灣的殺傷力極大。
目前臺灣工具機及機械整機及零件輸美稅率為20%,再加上貨品原有的最惠國(MFN)稅率,與其他反傾銷或反補貼稅,將比起日韓同業要多支付2%~8%的關稅成本,推升臺灣輸美工具機關稅達24.5%,使機械產業受到嚴重衝擊。
海嘯第一排 匯率影響更勝關稅
且因匯率影響程度相較美國對等關稅實施其影響範圍更為廣大,將是機械產業對外出口競爭力的關鍵。據統計自2021年起至今年7月31日的新臺幣僅貶值4.6%、日幣貶值幅度卻高達46.2%、韓元也貶值達28.0%,以往臺灣設備售價較日本低20~30%的價差完全消失,對工具機出口影響更為明顯。在關稅與稅率合計後,臺日間產品成本差距高達10%以上,出口訂單訂單勢將流向日本廠商。
經濟部也坦承,工具機接單將是這波美國疊加關稅衝擊最大項目。尤其臺廠從過去生產中低階工具機時的競爭對手為中國大陸,相對影響較小。但一路升級到中高階的五軸、車銑複合工具機時,與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日本及德國的關稅差距約為9%,還要加入輸美疊加關稅,未來勢必要開拓非美市場降低風險。
但最後是否會導致企業投資延遲或停滯,都會影響機械產品出口接單。還有匯率影響企業利潤,對產業影響大於關稅,因此政府會聚焦協助企業需求、拓展市場與轉型。機械公會也建議在美國對等關稅較日韓等競爭對手國為高的情形下,新臺幣匯率是臺灣機械出口競爭力的關鍵,政府宜採取相關措施以維持產業出口競爭力。
業者除了希望政府要繼續與美方談判溝通,爭取至少與日韓相同的稅率且不疊加;並採防禦性的匯率調控,讓新臺幣順勢貶回33元以上,以維持國際出口競爭力;同時配合工具機業者,積極拓展印度、東協及歐洲等具有潛力市場因應變局。
現任臺中市太平產業園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的三鋒機器公司總經理郭璦玫表示,新臺幣對美金的匯率升值,不僅將影響到整個出口商的全球價格競爭力;最近幾個月,更是直接壓縮到出口商的利潤,期盼政府可以出手讓臺幣貶值,以最直接方式協助出口商。
「否則,已有一些10人以下的微型工廠和20人以下的小型加工廠因為接不到單,已紛紛收掉。」郭璦玫說,若不是在產業界第一線可能難以察覺。如三鋒最近便收到一家位在烏日的鋁製品加工廠規模原本是他們的協力廠之一,僅5、6人卻在最近宣佈收掉了,讓三鋒必須重新另覓廠商,耗費漫長時間培養可靠品質和生產節奏的默契。
零組件大老接棒開砲 先將槍口對內掃射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TMBA)名譽理事長的哈伯精密公司董事長許文憲,也在這段時間發聲批評,認為美國真正的意圖之一是要圍堵中國製造。但包括工具機在內的臺灣廠商,卻大量採用來自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零組件來降低成本,才造成關稅較日韓高。
例如這幾年來許文憲經營的工業冷卻機,被大陸貨打的「求救無門」,即是因為臺灣工具機廠寧可使用便宜的大陸零組件,而非臺灣貨。反觀日本,卻是堅持一定用臺灣的冷卻機,而堅持不用大陸的貨。
「臺灣工具機大廠使用大陸零組件的比比皆是,不僅是冷卻機,甚至連板金都是。因為可以便宜很多。」許文憲說,他們有的是自己赴大陸設廠生產,把東西運回臺灣組裝,或是直接使用大陸廠家生產的貨,目的即是為了降低成本。

圖二 : 哈伯精密公司董事長許文憲(攝影:陳念舜) |
|
這些情形經過美國在臺協會(AIT)5~6年來頻繁拜訪就摸得很清楚,所以由美國對臺灣給出20%的關稅「已算是仁慈的了」。因為那是「制裁」,而不能享有像日、韓站在同一陣線的待遇。
程泰集團總裁楊德華則對此回應,臺灣工具機產業有沒有使用大陸紅色供應鏈的零組件茲事體大,政府可以去查,以及是否應訂出自製率?若要說有,應該有憑有據。他認為:「雖然很多產業都有使用大陸零組件,反而是工具機不會太多。」
因為光是歐日系品牌控制器就占了整機成本3成,其餘零組件的自製率就很高。不過因為冷卻機現在大陸的中低階產品價格,的確比臺灣少了3~4成,若有傾銷問題,政府應重視並詳細了解。
臺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認為:「做生意將本求利,使用低成本零組件是一定的。以往WTO也是美國推動,大陸才會成為世界工廠。」如今若只因美國要圍堵紅色供應鏈,而不準使用大陸產品,大可不必跟著美國起舞。且美國關稅問題牽涉層面廣,也不能只以是否使用紅色供應鏈來看。零組件廠遭遇競爭,應朝生產高階產品和分散市場著眼。
國產控制器大廠上市 聚焦智慧製造生態系發展
反觀近日掛牌上市的臺製工具機控制器新代科技公司,則長期專注於工具機、精密設備控制器領域,並提供一站式產品服務,包含:CNC數位控制器、木工機、工業機器人數控軟體及伺服馬達系統等產品等,應用於金屬加工、木工、雷射加工等產業。現正持續深化智慧製造整體解決方案,結合物聯網與AI元素,推動低成本、高彈性的智慧工廠模式。
在最近工具機產業寒冬,新代更宣布將結合工具機大廠東臺精機及自動化系統整合商盟立自動化,共同成立「機器人及智慧製造聯盟」,打造跨產業自動化機器人平臺,整合機器人、AI與智慧製造技術,協助全球工廠加速轉型,迎接新一波智慧製造浪潮。
藉此強調如今新代產品策略已從單機控制延伸至整廠智慧化,未來5年將聚焦於兩大技術方向。其中分為: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的深度融合、AI在工藝流程與智慧製造的應用,強調AI不僅用於提升控制器性能,更將延伸到整個產線與工廠的智慧化管理,涵蓋感測器、數據分析與預測維護,實現「生產無憂」的願景。
在產品布局上,新代將持續推進高階複合加工技術,包括五軸加工、車銑複合、銑磨複合、雷射複合,以及「一機一手」的機器人整合方案;同時針對中低複雜度加工設備,發展智慧製造串接與雲端整合,讓不同層級的製造場景都能導入智慧化升級。

圖三 : 新代將持續推進高階複合加工技術,以及「一機一手」等多種機器人整合方案。(攝影:陳念舜) |
|
經部新官走馬上任 產業政策應不只三把火
甫上任的經濟部長龔明鑫近期也與機械、工具機及木工機產業代表面對面交流,針對匯率、美國對等關稅、產業升級、金融支持與國際拓展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除了將結合金融穩定、技術升級與市場拓展,協助業者保持資金流暢,加速智慧化與低碳化轉型,並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同時宣布會持續推動「AI 新十大建設」,協助機械產業導入AI技術,提升設備性能與耐用度,縮短與國際競爭者的差距;也將加強高階技術人才的培育,確保產業轉型過程可持續注入新血、技術不斷傳承。透過「研發升級補助計畫」,政府將補助製造業採購國產設備40%,推動設備汰舊換新,以帶動臺灣訂單需求。
然而,將來臺灣畢竟還要迎接美方更嚴峻的232條款談判結果壓境,業界仍期待有更上位擘劃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