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wkceg"></li>
<rt id="wkceg"><delect id="wkceg"></delect></rt>
<bdo id="wkceg"></bdo>
<strike id="wkceg"><acronym id="wkceg"></acronym></strike>

  • 帳號:
    密碼:
    智動化 / 文章 /

    Edge AOI市場崛起:智慧製造檢測的新藍海
    [作者 王岫晨]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 [378]

    對於製造的業者而言,Edge AOI不僅是單一設備採購,而是「從鏡頭到模型到OT/IT資料流」的整體投資;因此當三大市場同向擴張時,產線的 ROI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Edge AOI 指的是把 AOI自動光學檢測的影像擷取、前處理與AI推論,從雲端/大型伺服器移到產線旁的邊緣裝置執行。


    這種在地運算能在毫秒級別的回饋中,完成瑕疵判定、分類與追溯標註等重要任務。除了能減少影像上傳的延遲、降低頻寬與雲成本,還同時能夠兼顧資料主權與資安等重要議題。


    什麼是Edge AOI?

    Edge AOI指的是把AOI(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自動光學檢測)的影像擷取、前處理與AI推論,從雲端/大型伺服器移到產線旁的「邊緣裝置」執行。這種在地運算(on-device / on-prem at the edge)能在毫秒級回饋中完成瑕疵判定、分類與追溯標註,減少影像上傳延遲、降低頻寬與雲成本,同時兼顧資料主權與資安。



    圖一 : 邊緣化AOI的核心價值是即時性、穩定性與可擴充性。
    圖一 : 邊緣化AOI的核心價值是即時性、穩定性與可擴充性。

    市場預測:三個交疊市場的疊加成長

    以邊緣NPU/GPU或工業電腦(IPC)進行AOI,是過去3~5年品質數位化與AI導入的主流路徑之一。邊緣化的AOI也常被稱為Edge Vision / Edge Inference AOI;其核心價值是即時性、穩定性與可擴充性。例如Hailo與 Eurotech都強調AOI在邊緣端可本地處理資料、降低對雲的依賴並提升資安與系統韌性。


    若把Edge AOI放回三個交疊市場來看—AOI設備、機器視覺、與Edge AI—其成長動能相互拉抬:


    ? AOI系統市場:2023年全球AOI市場約10~13億美元,至2030年估達 24~3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約 8%~21%(各機構口徑略異)。這反映SMT/PCB、電池、半導體與汽車零組件日益嚴苛的品質要求。


    ? 機器視覺市場:2025~2030年間,全球規模預估由約158億美元增至 236億美元(CAGR ?8.3%);亦有研究以2024為基準預估2030年達 417億美元(CAGR ?13%)。


    ? Edge AI市場:2024~2030年預估由約208億美元成長至664億美元(CAGR ?21.7%);另有研究模型估2030年Edge AI可觸達的總收入規模達1,570億美元。這些需求中,電腦視覺(含AOI)是最主要驅動之一。


    對製造業者而言,Edge AOI不僅是單一設備採購,而是「從鏡頭到模型到 OT/IT資料流」的整體投資;因此當三大市場同向擴張時,產線的ROI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


    從鏡頭到模型的「邊緣化」堆疊


    圖二 : 邊緣AI正成為基礎設施與工業元件數位轉型的核心關鍵
    圖二 : 邊緣AI正成為基礎設施與工業元件數位轉型的核心關鍵

    新一代邊緣平臺把TOPS/W(效能功耗比)與I/O彈性帶到產線,包括Jetson Orin/Xavier等SoM、強化型工業PC、PoE多相機輸入、GMSL長距離串接與TSN/OPC UA的即時通訊。華碩物聯網、Lanner、ADLINK、Premio等陣營皆以Jetson為核心推出適用AOI的邊緣整機,強調多攝像頭、寬溫與長供應週期,以及在地推論能力。


    AOI的AI模型從傳統規則式(rule-based)進化到深度學習,再到「Edge Learning」:以少量圖像快速訓練、可在邊緣裝置上部署的預訓練演算法,縮短導入時間並降低資料門檻(如 Cognex Edge Learning 工具鏈)。同時,NVIDIA與產業案例顯示,深度學習能顯著降低傳統AOI的誤判(false positive),提升可擴展性。


    數位分身與合成資料(Synthetic Data)

    為解決稀缺缺陷樣本問題,廠商開始用3D數位分身與仿真引擎產生瑕疵樣本,以加速訓練週期與提升邊緣模型泛化能力。ADLINK的實務報告稱,在 Jetson Orin與仿真生成刮痕等瑕疵輔助下,六面檢測可把檢測時間降80%、精度至99.6%(供參,實際表現依料況而異)。


    歐洲EdgeAI專案與專書整理了「AOI Edge AI 推論系統」的架構方法學,從資料採集、模型訓練/壓縮、到邊緣部署與雲端協同,並以SMT/PCB線為例,說明如何把SPI/AOI/AXI等站點的品質資料整合到產線節拍。


    業界導入情況

    在業界的實際導入方面,目前已經有廠商把工作站級的視覺功能與訓練工具下沉到產線邊緣。


    如此一來就有利於多相機區域與 cobot協作的使用情境。其資料手冊也標註可同時支援多臺AI Cobot 與多個 AOI Edge 節點的影像串流。


    臺灣供應鏈案例

    ? Techman Robot(TM):推出「TM AI+ AOI Edge」與「TM AI+ Trainer」,把工作站級的視覺功能與訓練工具下沉到產線邊緣,利於多相機區域與 cobot 協作使用情境;其資料手冊也標註可同時支援多臺 TM AI Cobot 與多個 AOI Edge 節點的影像串流。


    ? 研華 Advantech:以 AI AOI 成功案例與 InnoTalks 分享,涵蓋二次電池、高像素高速檢測等,提供邊緣端(Jetson / IPC)到伺服器端的多層方案,並攜手 Spingence 推出 AINavi-AOI 工具鏈。


    ? Aetina(艾提那)× 纖維檢測:與紡織所合作在 Jetson 邊緣平臺上實作布匹外觀檢測,提升速度與良率。


    國際供應鏈與工具

    ? Cognex:以Edge Learning降低訓練資料量與導入門檻,主打「幾分鐘上線」的邊緣推論工作流。


    ? Keyence/OMRON:推出具「內建 AI」的智慧相機、視覺感測器與3D AOI,訴求無需專用PC、靠近工位即能完成高階檢測與視覺導引。


    ? Edge生態與平臺:ASUS IoT、Lanner、ADLINK、Premio等以Jetson Orin為核心,提供從單機到聚合多相機的AOI邊緣解決方案。


    為什麼產線要把 AOI 移到邊緣?

    在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的浪潮下,AOI早已成為製造產線品質把關的標準工具。然而,傳統 AOI 系統往往依賴集中式伺服器或雲端運算,造成即時性不足、頻寬壓力過大,甚至在資安與資料治理上留下隱憂。也因此,將AOI功能移至邊緣端,成為產線數位化升級的重要方向。


    即時回饋與節拍同步

    首先,即時回饋與節拍同步是邊緣 AOI 最直觀的價值。在過去的集中式架構中,影像需先上傳伺服器或雲端進行分析,檢測結果往往存在數秒甚至更長的延遲。這對於高速運轉的 SMT 線或電池產線來說,極易導致不良品持續向後段擴散,造成更高的報廢與返工成本。


    當 AOI 推論直接在產線端完成時,系統能在毫秒級回饋下即時決策,與製程節拍保持同步,讓「即發現、即阻斷」的品質管控變為可能,這也是產線管理者最迫切需要的功能。


    頻寬與成本可控

    其次,頻寬與成本可控的優勢,解決了雲端檢測的隱性支出問題。高像素、多相機的 AOI 系統,每秒可產生數百 MB 到數 GB 的影像資料,若長期依賴雲端傳輸與存儲,將導致巨大的頻寬壓力與儲存成本。透過邊緣推論,僅需保留必要的檢測結果或特徵摘要,再選擇性上傳至雲端。


    這樣既能保證資料完整性,又能顯著降低網路負載與營運費用。這對於跨廠區的大型製造集團尤為重要,因為任何頻寬壅塞都可能造成生產中斷風險。


    系統可用性

    系統可用性(Availability)則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考量。在集中式或雲端架構下,若網路發生抖動或斷線,AOI 系統就可能失去檢測能力,對產線造成嚴重衝擊。而邊緣化之後,檢測模組不再依賴穩定的外部連線,即使網路暫時中斷,仍能在本地持續完成檢測工作。對於 24/7 不間斷的製造業而言,這種架構上的韌性直接轉化為產能保障。


    彈性佈署

    最後,彈性佈署更是推動 Edge AOI 落地的關鍵。製造產線高度多樣化,不同工序對檢測的解析度、速度與介面需求各不相同。如果只能以一套集中式系統滿足所有需求,導入成本與整合難度都會極高。邊緣架構的好處是可以逐站改造:先在瓶頸工位或高風險製程導入。


    最後,在確認效益後再逐步擴展,並且能與既有的 PLC、SCADA 或 MES 系統對接。這種模組化升級方式降低了轉型阻力,也讓生產單位能以更靈活的方式規劃投資步調。


    綜觀上述五大理由,Edge AOI 的價值遠不僅是「把演算法搬到機臺旁」這麼簡單,而是一種對整體製造體系的再設計。它以即時性確保品質管控,以頻寬與成本優化提升營運效率,以資料主權維護資安與合規,以可用性保障產能穩定,以彈性佈署降低導入門檻。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 Edge AOI 成為智慧製造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解釋了為什麼越來越多供應商與製造企業,把它視為下一波品質管理與產線升級的關鍵投資。


    市場挑戰:導入Edge AOI的五道關卡

    樣本與標註

    AOI的高難度在於「缺陷多樣且稀少」:同一類外觀不良具長尾分佈,且製程、料況、光學條件會漂移。深度學習雖可降低傳統AOI誤判,但仍需持續蒐集與再訓練;IPC與產學也開始倡議以標準化方法與邊緣協議提升資料一致性。


    光機電與域間泛化

    光源角度、鏡頭畸變、夾治具與振動,都會影響特徵穩定。Keyence/OMRON 等的「多光源合成」「3D 量測」「可變焦一體機」等創新,是降低域偏移的工程手段,但仍需要場域驗證與維運 SOP。


    邊緣資源受限與模型壓縮

    邊緣端算力、記憶體與散熱受限,需以量化、剪枝、蒸餾與張量 RT 優化(如 TensorRT)才能達成毫秒級推論;且需依站點節拍決定批次/串流模式與多相機排程。


    IT/OT 整合與可追溯

    AOI不只是判定OK/NG,更要把缺陷圖塊、座標與工單關聯,與MES/APS/PLM閉環;而在多站點的邊緣架構下,如何統一模型版本、監控延遲與穩態良率,是持續運維(MLOps for Edge)的核心議題。


    驗證與合規

    不同料號/配方切換時,如何建立可以被品質/客戶接受的「再驗證流程」?產業界已開始以白皮書彙整 AI+AOI 的最佳實務與基準測試要點,協助從導入走向規?;?/span>


    典型導入路徑與架構建議

    1.先站點、後線體:挑選瓶頸工序或高風險站別(如封裝外觀、電池電芯、PCB 焊點),以邊緣套件做 PoC,釐清節拍、照明與相機配置。


    2.資料治理與小樣本學習:落地 Edge Learning 工作流(少量 OK/NG 影像),配合合成資料與持續學習,兼顧快速上線與長期表現。


    3.端雲協同:邊緣只存關鍵切片與瑕疵摘要,樣本庫與模型訓練在廠內伺服器或私有雲;必要時才同步至公有雲。


    4.標準化與可維運:導入前即定義資料結構、瑕疵 taxonomy、回歸測試集與驗證規程;建立模型/韌體版本控管與回滾策略。


    5.ROI與擴充:以一次導入多站的「相機位元/節拍吞吐/良率」為 KPI,並預留 I/O/算力冗餘以支援未來新站點或更高像素。


    產業案例速寫

    ? 電池產線高像素高速檢測:研華以高效GPU與抓圖卡,支援二次電池外觀高速檢,滿足高像素、高節拍場景。


    ? PCB/SMT線:Edge-Native AOI解決方案在電子製造場域強調長期運行、裝置到雲的端到端資安與韌性。


    ? 食品/消費品外觀檢:以Jetson邊緣電腦在產線本地推論,支援實時視覺分析,避免雲端延遲。


    ? Cobot+AOI工作站:TM的AOI Edge讓多相機、多工位的視覺功能部署更靈活,降低布建成本並縮短導入時間。


    從「可用」走向「可信」「可擴」

    展望未來,Edge AOI發展的關鍵在於更強的邊緣效能與專用化硬體。Orin級別的邊緣平臺與新世代加速器(含國產NPU)持續提升 TOPS/W,同時加強工規穩定性與多攝像頭吞吐,讓高解析、高幀率 AOI 成為常態。另外,Edge Learning、小樣本學習與自監督技術將進一步降低資料需求;合成資料與數位分身會常態化,並用於「跨工位/跨產線」的泛化驗證。


    AOI 由「找缺陷」擴展到「找根因」,把瑕疵熱點與製程參數(溫度、張力、配方)疊合,形成閉環最佳化。這將會要求AOI與 MES/APS/PLM之間進行更高程度的資料結構對齊。


    隨著 IPC 等組織對 AI+AOI 的指南與基準更新,導入門檻將逐步轉為「工程化與治理問題」,而不是「可不可行」的問題。目前產業共識正把更多 AI 推論外移到邊緣與終端,這將持續鞏固Edge AOI的主流地位。


    結語

    Edge AOI 不是「把模型搬到機臺旁」這麼簡單,而是一套圍繞即時性、可用性與資料主權而設計的端雲協同體系:上游光學與機構要可重構、影像與標註要能治理、模型要能在邊緣端長期維運並可核證,OT/IT 要能閉環連動。


    從市場規模、硬體世代、到合規標準與導入實例,Edge AOI 已從「導入可行」走到「規模擴張」階段;下一步的分水嶺在於:誰能把少樣本學習+數位分身+治理與驗證做扎實,誰就能在品質、速度與成本之間找到更好的最佳解。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新聞
    » 金屬中心攜手建築研究所推動無人機驗證 打造智慧防災新標準
    » 臺達電子公佈一百一十四年八月份營收 單月合併營收新臺幣478.60億元
    » [SEMICON Taiwan] Renishaw精密量測引領半導體製程革新
    » ASMPT 借助 Renishaw 光學尺技術強化高性能運動控制
    » 臺達電子公佈一百一十四年六月份營收 單月合併營收新臺幣422.08億元
      相關產品
    » 泓格iSN-811C-MTCP紅外線感測模組 從溫度掌握工業製造的安全與先機
    » 凌華科技透過 NVIDIA JetPack 6.1 增強邊緣 AI 解決方案
    » 安勤推出搭載NVIDIA Jetson平臺邊緣AI方案新系列
    » 臺達全新溫度控制器 DTDM系列實現導體加工精準控溫
    » 西門子推出下一代AI增強型電子系統設計軟體 提升使用者體驗

    ?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臺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hope.com.tw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县| 三门县| 安平县| 垦利县| 平顺县| 蒲城县| 招远市| 彰武县| 安龙县| 隆昌县| 金阳县| 墨竹工卡县| 漳平市| 武宣县| 凤台县| 商水县| 通州区| 海盐县| 定州市| 德庆县| 库伦旗| 通州市| 莱州市| 吴川市| 长丰县| 扶绥县| 佛冈县| 台南县| 蒙山县| 应城市| 和平区| 建水县| 湘西| 马关县| 花莲市| 南投县| 乌兰察布市| 雷山县| 酒泉市| 贵州省|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