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wkceg"></li>
<rt id="wkceg"><delect id="wkceg"></delect></rt>
<bdo id="wkceg"></bdo>
<strike id="wkceg"><acronym id="wkceg"></acronym></strike>

  • 帳號:
    密碼:
    智動化 / 文章 /

    產研加速落實培育半導體複合型人才
    應用與技術雙軸驅動需求
    [作者 陳念舜]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 [384]

    當半導體產業正邁入技術融合與應用雙軸並進的新轉型階段,各國已視主權AI為國力競爭關鍵,將顯著影響國家安全及經濟發展前景。近期臺灣除了有AI新十大建設將擴大培育業界AI菁英,工研院與臺達電也不約而同,投入培育後摩爾時代的半導體業所需的複合型人才。


    行政院也在日前召開「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第2次顧問會議(創新經濟分組),針對「AI新十大建設推動方案(草案)」等報告提出建言,擘劃臺灣未來經濟發展藍圖。其中依國發會提出的《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便由各部會分別從教育端及產業端出發,積極培育AI、半導體、人文數位等跨域人才,與強化留才、攬才的誘因及策略。


    與會的產學顧問還提議將「百萬AI人才與千億創投資金」修改為「千萬AI人才與千億創投資金」,將原來計畫由教育單位培養學校畢業生的AI能力,擴大為臺灣企業中堅幹部接受AI訓練及檢定。


    未來「千萬」AI人才將定義為「會使用AI工具能效率提升,且把AI用於生產和開發」,政府也會建立對於AI人才的檢定標準。經濟部也率先啟動AI人才推動計畫,估計至2040年可培育百萬名AI專才,學校體系每年預計培養9萬人,社會再訓練亦可補足2~3萬人力缺口。


    工研院攜手104人力銀行 描繪後摩爾時代半導體業人才缺口


    圖一 : 工研院攜手104發表《半導體業人才報告》 (攝影:陳念舜)
    圖一 : 工研院攜手104發表《半導體業人才報告》 (攝影:陳念舜)

    過去半導體產業主要依照「IDM(整合元件製造)」、「Foundry(晶圓代工)」、「OSAT(封裝測試)」等角色進行分工,據統計2024年臺灣半導體產業全球市占率排名依序為16.8%、68.8%、49.0%,除了在IC設計排名居次,餘皆為第一。


    然而,隨著製程微縮趨近物理極限,單純依靠晶圓製造技術提升效能的空間愈來愈有限,晶圓製造業者積極跨足先進封裝領域,促使製造產業融合了「異質整合」與「先進封裝」解決方案,將加深跨部門協作與溝通整合能力,晶片開發從技術驅動轉向應用驅動。


    因此打破了傳統的產業分工,晶圓製程、封裝、測試各為獨立部門分工的角色。反之,技術融合與產業界線逐漸模糊,企業的人才樣貌亦開始出現轉變。企業勢必要持續優化組織與培訓策略,以因應技術疊加、產品多樣化與全球佈局所帶來的人才挑戰。


    未來競爭力的關鍵,不僅是強化技術與產能調度彈性,還須打造一支各有專精技術,亦能跨單位(製造、封測)橫向溝通整合能力的協作團隊。臺灣半導體業須分散地緣與政策風險,更強調人才廣度與生產韌性,具備靈活應變能力,可執行危機處理專案,穩定供應鏈與營運持續性。


    工研院近日也與104人力銀行聯合發表《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解析「後摩爾時代」的人才新需求與升級契機,並提出具體的人才培育與組織強化對策,聚焦當前企業最關注的3大痛點:


    1.關鍵技術人才短缺,尤其是在AI應用、新興技術與系統整合職能上,供需落差日益明顯;


    2.薪資落差與招募競爭加劇,導致留才難度升高;


    3.技術職需求型態轉變,企業更重視具跨域整合、國際視野與產品化能力的人才。


    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蘇孟宗表示,面對AI技術演進與供應鏈全球化,企業對人才的期待已從單一技術能力轉向跨域整合、國際適應與系統思維。


    複合型人才並駕 驅動生產與研發雙引擎


    圖二 : 臺達在稍早前宣布啟用「臺達智能製造創新中心」(source:臺達)
    圖二 : 臺達在稍早前宣布啟用「臺達智能製造創新中心」(source:臺達)

    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進一步指出,臺灣雖具備完整且穩健的半導體供應鏈基礎,然而隨著市場進入後摩爾時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正加速重塑。


    加上因為半導體產業的製程複雜,設備操作與維護需大量工程師,生產穩定營運、研發強化競爭兩者,構成半導體業的核心人力需求。其中「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職缺數持續居冠;且隨著AI應用全面擴散,消費性電子產品能力提升、通訊技術升級等,都是「研發相關類」職缺亦穩定成長,反映出市場需求擴張與產業升級的雙重推力。


    因為臺灣持續擴充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產能,並積極於海外佈局,建構韌性半導體供應鏈,帶動人力需求。且為優化半導體製程良率,半導體產線導入自動化與智慧製造技術,提高對操作與維修人才的需求。


    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也提出多項具體建議,包括:


    1.加速前後段製程整合型人才布局,強化供應鏈協同能力。


    2.面對應用驅動設計的新格局,企業須同步調整人才培育、引才策略及來源佈局。


    臺達啟用智能製造創新中心 打造實機驗證與培訓一站式場域

    適逢臺達也在稍早前宣布啟用「臺達智能製造創新中心」,為臺灣深具實力的電子製造業、半導體業,注入智慧轉型新動能。包括因應全球分散製造、集中管理趨勢,臺達領先業界打造工業自動化實機驗證與教育訓練的重要基地,提供上機訓練、測試與認證一站式服務。


    同時與NVIDIA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在該場域共同建置「臺達NVIDIA虛實整合學習中心」,呼應數位雙生(Digital Twin)、AI模型應用趨勢,開設虛實整合訓練課程。教學從單機、整線到整廠的軟硬體整合應用,未來也將導入針對NVIDIA Omniverse數位雙生平臺的培訓資源,可望與設備終端用戶、系統整合商深度合作。


    臺達總裁暨營運長張訓海表示:「臺達因長期深耕智能製造的研發與應用,致力於推動製造升級、技術交流和實作驗證。」該中心也是臺達工業自動化技術與合作策略的重要里程碑,能與NVIDIA進一步締結合作夥伴關係,透過教育訓練課程,讓AI技術實現數位雙生應用。



    圖三 : 智能製造中心以實機設備打造擬真產線環境,驗證新技術的效能和產品適用性,(攝影:陳念舜)
    圖三 : 智能製造中心以實機設備打造擬真產線環境,驗證新技術的效能和產品適用性,(攝影:陳念舜)

    在現今快速變動的時局中,臺達期盼透過自身深厚的製造經驗,協助電子及半導體業夥伴打造高效能的機臺與產線規劃方案。可快速複製至新製造基地,加速產品的上市時程,提升製造全球化佈局速度,以應對新時代挑戰。


    臺達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劉佳容進一步表示:「製造業在邁向智能化的過程中,面臨許多考驗,像是導入新機臺至既有產線需反覆測試,以及學習新軟體應用也需投入時間與資源。」所以臺達利用實機設備打造擬真產線環境,驗證新技術的效能和產品適用性,並透過教育訓練與產業鏈攜手,共創智能化未來。


    相關文章
    ? 從貿易戰火餘燼重生 機械業尋求進口替代新動能
    ? 打造新世代半導體製程 SEMI 雷射國際論壇剖析趨勢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新聞
    » Intelligent Asia 2025 八月強勢登場 聚焦八大領域 展現全球智造力
    » 厚牆不擋、遠距穩控、功耗更低,泓格RFU-IO-433讓既有Modbus設備輕鬆無線化
    » 宜鼎推出LPCAMM2與CAMM2系列記憶體模組
    » 意法半導體公布 2025 年第二季財報
    » 意法半導體推出新款車用高電流、低電壓切換式穩壓器,有效支援各類嚴苛負載
      相關產品
    » 意法半導體推出新款車用高電流、低電壓切換式穩壓器,有效支援各類嚴苛負載
    » 意法半導體推出先進的人體存在偵測解決方案 全面升級筆電與個人電腦使用體驗
    » 意法半導體推出車用閘極驅動器 強化電動車動力系統的效能與擴充彈性
    » 意法半導體推出適用於數位鑰匙應用的新一代車用 NFC 讀寫器 擴展 ST25R 高效能產品系列
    » 適用于高頻功率應用的 IXD2012NTR 高壓側和低壓側柵極驅動器

    ?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臺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hope.com.tw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塔河县| 建阳市| 永济市| 黄梅县| 辛集市| 渝北区| 勐海县| 景谷| 遂平县| 贺州市| 杭州市| 志丹县| 湖南省| 吉首市| 枣强县| 明光市| 治多县| 锦州市| 云梦县| 万安县| 黎川县| 盘山县| 含山县| 锦州市| 金溪县| 临夏市| 财经| 应城市| 门源| 莲花县| 静宁县| 枞阳县| 宁强县| 开化县| 巴彦淖尔市| 九龙坡区| 什邡市| 南投市| 攀枝花市| 石阡县| 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