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機臺一直是各HMI廠商的重點市場,此一市場由於日系廠商投入較早,市占率向來比較高,不過近年來歐美大廠開始重點耕耘,對日廠造成了重大壓力,目前臺灣精密機械與OEM機臺重鎮聚落-臺中,洛克威爾、西門子、施耐德等大型歐美市場已攻城掠地一段時間,且頗有斬獲,日系廠商則是努力維持原有的優勢,并以整體解決方案布局市場。
 |
| /news/2018/06/21/1821174520S.jpg |
至於臺灣廠商,在這塊市場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由於OEM機臺以出囗為主,多數廠商都會選擇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品牌零部件,再者HMI等零部件占整組機臺的成本比例并不高,因此少有臺廠產品能夠雀屏中選,臺廠HMI在市場的主要競爭力向來是訴求高CP值,品質接近日廠,售價則只有日廠的50%~60%,若OEM機臺廠商的產品有成本壓力,就會選擇臺廠HMI,不過近年來日幣匯率持續下跌,日系產品的價格也更為「親民」,在價格拉近的情況下,臺廠原有的優勢被大幅削弱,因此目前臺廠HMI在臺灣市場的壓力重重,大多將重心放在大陸與東南亞市場。
目前大陸市場中,臺灣HMI廠商的經濟型產品,在中低階的優勢相對明顯,歐美日廠商雖針對此一面向均有布局,大陸廠商數量也相當龐大,不過臺系產品在此一領域,以高可靠度和中價位特色,頗獲市場青睞,以士林電機為例,以此類HMI為主力市場規畫,士林電機除了代理日本工控產品外,也積極投入自行研發高性價比的變頻器、HMI、伺服系統等工控產品,提供顧客更多樣化選擇;除了臺灣市場外,也以自有品牌在世界各地行銷其工控相關產品。
相較於歐美廠商,臺灣廠商的劣勢除了規模有限外,產品起步較晚、難以提供完整解決方案也是因素之一,至於過去受惠於地緣關系的地利優勢,也在近幾年歐美廠商紛紛在大陸市場此布下重兵之下漸漸消失,目前臺廠的的主要優勢,除了前述的高CP值外,另一項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特點則在於服務彈性。
在工業4.0概念中,彈性生產是制造系統必備的功能之一,歐美日大廠的自動化產品線齊全,雖有針對垂直應用領域設計的自動化產品,不過在部分更利基的市場或要求更特殊的產線,這些大廠的產品仍無法因應,至於陸廠則多受限於技術難以配合,臺廠的技術不但足以因應此類需求,設計也更具彈性,因此此一市場具有相當強的優勢。
隨著工業4.0的加快落實,自動化生產系統的面貌也隨之改變,不只生產的產品少量多樣,生產設備本身也會需要一定的客制化設計,標準品HMI在市場上固然不會消失,但客制化的HMI需求也會隨之浮現,臺廠的產品雖然規模與產品線豐富度不如外商、價格也難與大廠競爭,不過在技術與設計服務方面,均有其他國家廠商少有的優勢,若是善用,將可在工業4.0趨勢中,站穩自己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