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wkceg"></li>
<rt id="wkceg"><delect id="wkceg"></delect></rt>
<bdo id="wkceg"></bdo>
<strike id="wkceg"><acronym id="wkceg"></acronym></strike>

  • 賬號:
    密碼:
    智動化 / 文章 /

    在線量測針對表徵和控制晶圓接合極度薄化
    元件封裝3D互連技術創新步伐
    [作者 M.Liebens等人]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 [48635]


    元件封裝技術的創新步伐從未如今日這般高速并且有趣。以往的資訊經是由導線傳送,而近年來,各種3D互連技術在封裝中直接將構件相連接。隨著3D互連密度呈指數級別的增長,線寬需要微縮至5μm或者更低(窄)。然而,目前的3D-SIC(3D堆疊IC)的互連技術并不能支持這樣高的密度。如圖1所示,通過并行的晶圓前段制程,并結合晶圓到晶圓(W2W)接合和極度晶圓薄化步驟,以及采用3D-SOC(3D系統晶片)整合技術方案,則可以讓3D互連密度提升。



    圖1 : 針對3D-SOC應用的介電層晶圓至晶圓接合的整合方案。圖左至圖右分別為:上下晶圓對準、接合、薄化并進行下一步制程,例如TSV(矽穿孔)的後穿孔蝕刻、穿孔、導線和RDL(線路重布技術)。
    圖1 : 針對3D-SOC應用的介電層晶圓至晶圓接合的整合方案。圖左至圖右分別為:上下晶圓對準、接合、薄化并進行下一步制程,例如TSV(矽穿孔)的後穿孔蝕刻、穿孔、導線和RDL(線路重布技術)。

    在極度晶圓薄化制程的探索和開發過程中,文獻[1]和[2]中針對5μm的最終矽(Si)厚度規格,對不同的薄化技術,如研磨、拋光和蝕刻進行了評估。為了比較這些薄化技術,文獻中還定義了作為成功的薄化制程必須遵循的多項標準。首先,跨晶圓的最終Si厚度(FST)必須在一定的限度之內,這樣才可以保證諸如一個穩定的後穿孔蝕刻制程,并且到達正確的導線層。
    ...
    ...

    另一名雇主 限られたニュース 文章閱讀限制 出版品優惠
    一般訪客 10/ごとに 30 日間 読み取れません 付費下載
    注冊會員 無限制 10/ごとに 30 日間 付費下載
    VIP會員 無限制 20/ごとに 30 日間 付費下載
    金卡會員 無限制 無限制 特別割引
    相關文章
    ? 邁向太陽光電產業的循環式商業模式
    ? 由自駕車邁向智慧交通系統的進展
    ? 大批量制造的裝置疊對方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新聞
        » 應材攜手全球45個非營利組織扎根STEAM教育 賦能新世代人才科技創造力
        » 工研院「2025 VLSI TSA國際研討會」登場 聚焦高效能運算、矽光子、量子計算
        » SEMI矽光子聯盟啟動3大SIGs 搶攻2030年78億美元市場
        » 大同智能攜手京元電子 簽訂綠電長約應對碳有價
        » 儀科中心SEMICON展現自主研制實績 助半導體設備鏈在地化
          相關產品
        » 愛德萬測試推出最新影像處理引擎 瞄準高解析度智慧型手機CIS元件測試
        » KLA-Tencor推出全新FlashScanTM產品線
        » IMEC開發雙面n-PERT太陽能電池正面達到22.8%轉換效率紀錄
        » 英飛凌新款IGBT模組以62 mm封裝提供更高的功率密度
        » EVG突破半導體先進封裝光罩對準曝光機精準度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林县| 杭锦旗| 武山县| 泾阳县| 马关县| 左权县| 修文县| 西贡区| 广河县| 静海县| 宕昌县| 手游| 运城市| 阳曲县| 呼和浩特市| 方山县| 浙江省| 黔南| 志丹县| 东港市| 西昌市| 天等县| 容城县| 双城市| 民县| 沙坪坝区| 府谷县| 聊城市| 新龙县| 礼泉县| 锡林浩特市| 潮州市| 彭水| 怀安县| 大港区| 祁门县| 四子王旗| 黄平县| 望谟县| 彝良县| 常宁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