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慧家庭振翅待飛 (2016.07.07) 因智慧家庭統一平臺標準仍處於分歧態勢,就臺灣廠商而言,對於各陣營提出的開放性解決方案及未來發展性與商機做出抉擇,將是推動智慧家庭產業發展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
 |
工業4.0創造更敏捷且更為市場導向的競爭力 (2016.07.04) 企業組織有了具體的工業4.0策略後,就有機會簡化業務單位之間的流程與整體營運,包括製造生產、物流或是客服。 |
 |
全面系統實做 5G驗證的不簡單任務 (2016.06.30) 5G這一路上,勢必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困難與挑戰。為了解決5G的複雜挑戰,原型製作就變得非常重要。而測試工具也必須要升級,來滿足5G的驗證需求。 |
 |
商務應用已成智慧住宅急先鋒 (2016.06.23) 智慧建築目前仍處於萌芽期,投入業者均認為,從豪宅與商用領域先起步,將是兼具成本與效益的最佳做法,仍可讓消費者先行體驗智慧建築的內涵。 |
 |
Fujitsu Forum 2016看見未來新世界 (2016.06.20) 在「Fujitsu Forum 2016」中,富士通展出一系列物聯網與其人工智慧「Zinrai」的各類應用,以人為本的數位技術,將成為人類未來生活的重要支柱。 |
 |
物聯傳輸訊號測試環境建置一把罩 (2016.06.13) 「物聯網」幾乎是結合當今所有能利用到的資源及技術,而產生的一次應用統合。物聯網商機龐大,又需整合龐大的技術,產業界已有幾大策略聯盟組織/論壇形成,企圖掌握或主導這方面的技術 |
 |
智慧城市相關創新技術 獲各國地方政府大力扶植 (2016.06.07) 預期商用物聯網實作將用於各種產業,像是能源、環?;蚵眠[規劃,只要高科技業者能建立物聯網服務模式,就能從其中商機獲取利益。 |
 |
PON:資料傳輸到府的演變 (2016.06.02) 15年前,連接網路最常見的方式是透過類比訊號數據機。而經過ADSL,到能夠展現成本與效能間平衡的PON,都可以看到FPGA在其中展現最高的應用效率。 |
 |
智慧家庭掀起合作風潮 (2016.05.31) 過去談智慧家庭,大多聚焦在技術或是標準陣營的發展,但這次我們想談的,是從不同的面向來看,產業界如何來打造他們心中的智慧家庭。 |
 |
工業通訊資安議題延燒 (2016.05.27) 智慧工廠概念下,製造端與管理端的訊息必須無縫鏈結,因此乙太網路的高相容性成為新世代工業通訊的首選。如何在佈建工業乙太網路同時,兼顧資安問題,已成系統業者與廠方的重要課題 |
 |
邁入5G 啟動多元想像 (2016.05.10) 儘管4G在全球市場中,尚未完全普及,但5G的討論與競逐卻早已開跑,雖然標準仍未制訂完成,從各大業者的看法中,不難發現,5G帶來的,將是有別於以往的不同想像。 |
 |
功能化零為整 5G的系統整合新思維 (2016.05.09) 5G要做的,除了延續更高的頻寬,與更快的速度之外,還將專注於更高的系統整合度,來提供更全面的服務?;銥檎拖癯艘粯?,集所有功能於一身。 |
 |
Delcam Electrode解決方案 協助快速設計製造電極 (2016.05.03) Delcam Electrode藉由單一檔案,整合從電極設計、路徑計算、電極加工、電極檢測,到最後放電加工機EDM生產的所有流程。 |
 |
GF喬治費歇爾機械 致力創新放電加工Solution (2016.05.03) GFMS近期更參與總投入資源達1.4億元打造「中原大學生產力4.0示範基地」。 |
 |
整合線切割機軟硬兼施 上博、伸創分促模具業4.0 (2016.05.03) 臺科大工業4.0中心將整合硬體設備,輔以系統軟體打造「自動化智慧生產線」,呈現生產過程智慧化與彈性化。 |
 |
工業通訊打造智慧大動脈 (2016.05.03) 工業通訊是智慧工廠的重要動脈,透過無縫的傳輸,讓不同系統的訊息可以快速流動。 |
 |
運動控制同步更精準 (2016.04.29) 工業物聯網中,底層設備的感測、中層網路架構的傳輸穩定、後層管理分析平臺的建置,三者同等重要,在中層路架構中,工業乙太網路近來技術逐漸成熟,包括運動控制在內的自動化設備,都已開始大量導入 |
 |
從封閉到開放 車聯網邁向新境界 (2016.04.26) 由於ADAS的興起,資訊匯流變得更加重要,ECU與資料傳輸量的提升,加上與外部網路的連線,安全性也成了重要議題,不難發現,車聯網的腳步也開始悄悄移動了。 |
 |
ADAS設計關鍵就在車聯網技術 (2016.04.25) 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必須透過多種不同的技術混搭,以形成重要的駕駛資訊讓駕駛者參考,保護行車安全。這些技術不外乎車內與車外的感測系統、連網技術與車載資通技術等 |
 |
ROHM小型升壓DC/DC轉換器提升電池壽命 (2016.04.06) 電池由於殘量變少,故其輸出電壓,亦即可輸入系統之電壓將會逐漸下降。新產品靈活運用長年培養之類比設計技術研發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