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日立數據系統(HDS)發表2015年亞太區業務與技術發展預測。日立數據系統亞太區技術長(CTO)Adrian De Luca表示,明年發展重點之一是業務與資訊技術將有更緊密的交集。
 |
日立數據系統臺灣區總經理宋政勛(右)、資深技術顧問梁萬宇(左) |
「業務定義IT(Business-Defined IT)的時代已經來臨。因此,IT部門應全力迎接以行動裝置、云端服務、社群網路與巨量資料分析為基礎的第三方平臺。CIO必須回應這些需求,并扮演業務服務的規劃與中介者角色,而不只是專注于資料中心基礎架構的技術開發,」De Luca表示。
他認為建造智慧城市、競爭產業中的巨量資料、混合云架構、資料導向的行動技術與法規發展是未來五大趨勢。這五大趨勢加上當地的業務驅動力,勾勒出2015年亞太區IT發展的藍圖。
「新市場的興起與消費者對服務期望的轉變將導致一些歷史悠久的企業逐漸衰落。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勝利將屬于在今日成功轉型的企業」De Luca表示。
智慧城市計畫將拉抬物聯網投資
日立數據系統臺灣區總經理宋政勛表示,在亞太地區,包括日本、印度、中國、斯里蘭卡和韓國等國,政府都已展開智慧城市建設計劃,以解決都市面臨的挑戰、管理能源與資源的使用,并為未來成長做準備。這些遍地開花的國家建設計畫將為先進的資料分析、物聯網和機器與機器間互動等解決方案帶來顯著的動能。
要建造智慧城市,運算、網路、儲存基礎架構與新軟體架構都必須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與最佳效能,以應付不斷攀升的資料量、資料成長速度與資料多樣性。
產業將積極推動巨量資料計畫以獲得競爭優勢
巨量資料已成為企業在競爭激烈的產業中求生存的重要營運策略。以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公司為例,這些企業都開始對內部資料進行深度分析,以根據消費行為來評估貸款人風險、客戶流失率,以及交叉銷售或向上銷售的機會。
經濟學人智庫(EIU)和HDS合作的最新調查報告「CIO 的未來:如何步步高升?」發現,有10%的亞太地區企業在過去12個月中投資了資料分析,而且明年的投資比例將會增加到12%。
除了可儲存與管理龐大資料量的新基礎架構平臺,次世代的巨量資料解決方案還必須具備即時分析資料的能力。因此,必須緊密整合可橫向擴充的基礎架構以及具備機器學習能力和商務應用的軟體,才能讓布署作業既迅速又在掌控之中,同時達到最佳作業效能。
混合云將成為布署企業應用程式的喜好選項
日立數據系統資深技術顧問梁萬宇認為,隨著云端平臺的功能性與成熟度達到一定程度,企業將能更無后顧之憂地將核心應用程式轉移到私有云與公有云架構并行的混合環境。透過可整合這兩種平臺,以創造最佳使用體驗的解決方案,企業便能把錢用在刀口上,同時符合隱私權與法規要求。
經驗豐富的CIO已開始執行相關計畫,將企業與重要業務的應用程式搬到私有云上,并將暫時性的內部工作與客戶導向的Web應用程式轉移到公有云上。不過,由于公有云能讓實例更輕松地擴增與付費使用,卻也造成云服務紊亂(cloud sprawl)的問題。
行動裝置呈爆發性成長,技術基礎架構將更趨資料導向
過去五年來,IT企業與云端服務供應商已投資了物件儲存技術,希望借此延長資料保護與保存的時間。此技術的重要基礎在于資料導向的儲存技術,能讓企業管理多重租戶、透過詮釋資料的延伸來連結各資料集,并藉由重復資料刪除與資料壓縮等技術來降低逐漸高漲的成本。
隨著資料轉移到各種云端架構上,上述這些能力也必須被布署于資料中心以外的地方。企業必須想辦法讓應用程式與資料的遠端存取更有智慧和效率,并更容易透過智慧型裝置讓資訊共享,同時確保機密資料的隱私性。
資料隱私保護新法規上路,企業將增加法令遵循的相關投資
亞太地區的政府都開始推行新隱私權法規或修改現有法令制度。過去兩年來,新加坡、韓國、香港、臺灣、澳洲和紐西蘭等國都已制定或加強隱私權相關法令,要求企業遵守隱私資料的保密規定。由于來自眾多平臺與通路的資料成長速度驚人,因此企業在這方面的挑戰日益嚴峻。
企業內部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正呈倍數成長。當企業在與這些資料搏斗時,必須更謹慎看待重要客戶資料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