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C時代來到智能行動裝置的時代,也同時帶動了穿戴式裝置的風潮。預計在不久的未來,穿戴式裝置即將邁入人性化的機器新世代。只不過,究竟穿戴式裝置如何定義呢?根據市調機構VDC(Ventur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認定,可穿戴式電子裝置定義須符合以下條件:
 |
李仁貴教授指出,電子紡織物的重要特性是必須與人互動。 |
1.具有一個CPU硬件;
2.具有可自行設定功能的軟件裝置;
3.系統可穿戴于用戶身上;
4.具有線/無線通信裝置鏈接穿戴者計算機;
5.穿戴智能型紡織物具有GPS、RF或不同目的的感測芯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訊研究所李仁貴教授指出,穿戴式裝置的未來發展,將會進一步與紡織品融合。也因此,電子紡織品技術將會逐漸熱絡。
目前Levi Strauss & Philips研究實驗室已經將第一件含金屬線的電子外套推廣到市場上,有四種款式以提供大眾選用。在這些服飾中所內藏式的金屬線連接到手機、MP3隨身?、內建式喇叭、麥克風及顯示器,當衣服送洗時,裝置及控制盤可以分離。只不過,除了維修外,內部的金屬絲與連接器不可以自行移除,這些外套針對兼容性及更新的選擇也有很大的限制。盡管只是原型產品,但已可見到電子紡織物的重要特性:與人互動。
李仁貴說,電子互動性紡織品在許多傳統的紡織品應用上,將會開發出一個特殊的發展市場。電子紡織物技術的發展存在許多機會,諸如流行與傳統服飾之間、居家用及商業工作用、軍事用、醫藥用以及工業紡織品用的市場,而電子互動性紡織品技術也將被應用在許多方面,諸如通訊、娛樂、健康及安全防護等方面上。
未來電子互動性紡織品技術將直接整合多重電子產品,以善用其資源共享的方式,來增加紡織品功能的可攜帶性、舒適性及便利性。舉例來?,通訊裝置可以被整合到產品上面,例如外套上,整合了CD隨身聽、MP3隨身聽、電動玩具面板、數字相機及錄像機、以及隨著音樂的律動而會改變顏色的電子化服飾,都已經陸續被開發出來了。
而組合在衣袖上的鍵盤紡織品,可以用來撥電話、打字、以及放音樂,家中或辦公室中內用的電子互動性紡織品可以用來控制燈光、溫度或是其它電子設備。電子互動性紡織品也被發展來偵測壓力或是位移,如敏感的醫療紡織用品、工程用布、運動服及自動座椅等。
電子交互式紡織品擁有很大的潛力,可改善目前人體保健的常規,以提供監測呼吸、心律、應力程度、及身體溫度等信息,電子紡織物可以增加病人的行動性、提供便利性及改善有健康問題者或殘障者的生活質量。高效能電子運動服還可以用來追蹤以及強化效能,尤其是在健身房的建身者,以及體能極限運動的活動。
李仁貴認為,知道如何整并新興電子交互式紡織品技術到新產品上的紡織公司,將可以建立及維持其財經市場的競爭力及優勢,可穿戴式電子產品在非紡織品上也已經找到許多機會,如嵌入式微芯片及數字化的珠寶,許多成衣服飾公司也正在發展策略聯盟及開拓交互式服飾的市場。這些新興的電子交互式紡織品技術,正考驗著目前電子紡織技術的發展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