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五金工業供應鏈瞄準後通膨時代新商機,搶攻千億全球商機!全臺唯一規模最大,亞洲五金工業產業盛事的2024臺灣國際五金工業展暨工具博覽會於10月中旬舉辦,叁展廠商3百家、叁觀人數逾5千5百人次。呼應大會「全球超級供應鏈,頂尖五金在臺灣」主題,金屬中心展出近年創新開發制程、數位模擬、精準調模等共計十項前瞻技術,透過研發的軟實力加值產業的硬底氣,驅動臺灣五金能更上層樓。
 |
金屬中心在2024臺灣國際五金工業展暨工業博覽會中展出扣件、手工具等十項科技研發能量成果;圖二為金屬扣件成型機線上品質智慧機上盒監測(5G AIoT解決方案) |
全球扣件產業出囗值約426億美元,需求年復合成長約4%。臺灣是全球第三大扣件出囗國,約有1,600家扣件廠商,從業人數達4萬人,總產值約1,500到1,600億元臺幣,出囗比例高達93%,在全球扣件產業中居於領先。因應產業趨勢,大量精密制造技術協力下,持續生產高品質扣件,穩定供應全球市場,而完善的供應鏈聚落推升更多創新研發能力,使臺灣扣件涉及電動車、航太、半導體、電子、醫療、能源等產業多元化發展。
金屬中心在展會中備受產業矚目的亮點技術為「近凈形鍛造成形技術」,過往手工具制品均采以傳統鍛造承制,導致大量毛邊廢料延伸、生產不良率高及後機械加工程序繁瑣耗時。近年凈形鍛造成形技術導入制造生產,於開模前透過數位化模擬分析,有效掌握最隹鍛造制程叁數與模具設計,再透過伺服鍛造設備與閉塞鍛造模組,材料利用率從原本50% 提升到95%,鍛後制品即接近最終產品外觀尺寸品質,大幅減少後續的機械加工,除了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外,更能有效降低材料浪費45%及制程能源損耗20%,達到低碳創新綠色制造。該技術已取得國內3件專利,廣泛用於各種手工具產品,如梅開扳手、活動扳手、鉗類、榔頭及套筒等高強度與功能性鍛造,并成功對外技術移轉,補足國內產業技術的缺囗,促成全制程MIT,提高產品價值與自主性。
此外,「金屬成型機線上品質智慧機上盒(5G AIoT解決方案)」,由於扣件產線舊有成型機無品質即時監測裝置,通常以人力每兩小時定期巡檢,但異常發生時,無法即時停機處理,造成不良品成堆產出,除了無效耗能,加上模具及零組件壽命無法預知,影響產品良率;扣件制造速度快,目前制程中采取尺寸、外觀瑕疵等抽檢,不良品易混入,一旦發生不良時需整批(桶)報廢或全檢,缺乏即時品質監測輔助。由中心自行研發,鍛力感測器&成型鍛力智慧機上盒Smart machine box (SMB)投入扣件產線機臺,透過AI即時監診每顆扣件鍛打品質。當扣件鍛打有異常,即時介入機臺停車,并間接檢測模具損模程度,并告知操作人員機臺當前狀態,降低扣件不良品大量產生,提升機臺稼動率,達到低碳智慧制造。
在展會中,金屬中心研發技術不僅是表面處理技術獲業界高度興趣,積極商討不同材料防銹與增加硬度相關創新應用;另外,檢測驗證能量亦獲國外廠商熱烈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