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wkceg"></li>
<rt id="wkceg"><delect id="wkceg"></delect></rt>
<bdo id="wkceg"></bdo>
<strike id="wkceg"><acronym id="wkceg"></acronym></strike>

  • 帳號:
    密碼:
    智動化 / 文章 /

    機器人大軍進駐家庭
    無限商機發酵
    [作者 丁于珊]   2015年08月04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 [14735]


    白白胖胖的機器人杯麵、睜著一雙無辜大眼睛的瓦力,這些由動漫電影所創造出來的角色讓機器人的可愛形象深植人心。如今,隨著一些企業開始推出各種居家型機器人,讓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逐漸走入家庭,而這些電影情節已不再只是幻想,而是逐步在我們的生活中實現。


    Silicon Valley Robotics總經理Andra Keay指出,對比2005年,2015年的機器人在效能以及成本方面都有很大的增進,當然同樣的改變在十年前也發生過,不過當時機器人仍然非常昂貴,且也只用在國防安全或者外科手術室,但是現在機器人已經走入消費市場,越來越多的個人化機器人陸續上市。


    消費機器人前景可期

    事實上,機器人進入家庭的時間比你想像的更久,掃地機器人如iRobot的 Roomba最久可以追溯到1976年,而後iRobot將其產品線拓展是軍事、醫療、安全等領域,這也讓iRobot的營收不斷成長。而類似iRobot的公司也在各個領域投入許多研發,開發各種創新應用。


    然而,要讓掃地機器人進一步進化成可以提供更多服務以及更貼近人類生活的階段,卻有難以跨越的技術門檻。尤其,在礙於技術不夠成熟以及價格昂貴兩大因素的限制,機器人在消費市場上的進展始終遠遠落後於工業或軍事等專業領域,為此科學家積極的想解決這兩大問題。


    如今,隨著運算能力、通訊等相關技術快速提升,機器人已經被帶到了消費性市場,不少企業已經投入家用機器人的研發,甚至還引發了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機器人大戰(美國建造了一個巨型機器人Megabot要與日本水道橋重工的Kuratas決鬥)。



    圖1 : 消費及商用機器人未來將以工業機器人快上七倍的速度成長。
    圖1 : 消費及商用機器人未來將以工業機器人快上七倍的速度成長。

    根據 BI Intelligence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數十億美元的機器人市場已經從長期工業及物流為主開始延伸消費及商用市場,預計2019年消費性機器人將有15億美元的商機,2014-2019年的成長率將達到17%,成長速度甚至較工業機器人快上七倍。


    其中,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加速了消費及商用機器人應用開發,而雲端運算、巨量資料、行動應用程式以及各種軟硬體的搭配之下,也讓消費型機器人比起過往更加強大。家用機器人不再只是掃地機器人,越來越多的人形機器人開始準備走入家庭,且不只是做做家務這麼簡單,還可以陪伴人類或者居家照護。而多家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紛紛在今年推出個人化的機器人,日前開始販售的軟銀機器人Pepper就是一例,有市場分析師認為,2015年將是消費型機器人元年。



    圖2 : 在各種軟硬體技術搭配之下,消費型機器人比起過往更加強大。
    圖2 : 在各種軟硬體技術搭配之下,消費型機器人比起過往更加強大。

    Pepper開賣 掀起機器人革命

    Pepper可以說是目前最為知名的機器人之一,軟銀6月20日在日本開放訂購的Pepper,第一波一千臺的數量儘管價格不斐,但仍在一分鐘內就已經全部銷售完畢。Pepper的主要目的是做為家庭伴侶,其搭載了人工智慧,具備學習能力、語音辨識、通訊功能以及情感認知功能,配合雲端資料庫以及演算法,可以與人類進行簡單的對話和互動,並且能感知人類的情感做出相對應的反應。


    軟銀宣稱,Pepper是第一個具備情感的加用機器人,他不單只是設計來執行任務,Pepper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情感方面的陪伴。因此軟銀將他定位為情感機器人,而非功能機器人。



    圖3 : Pepper的主要目的是做為家庭伴侶,軟銀將他定位為情感機器人。
    圖3 : Pepper的主要目的是做為家庭伴侶,軟銀將他定位為情感機器人。

    Pepper除了家庭應用之外,也在零售業掀起一波熱潮,日本雀巢預計今年12月將在日本各地的3C商店放置20名機器人,來與消費者互動,並且也計劃與軟銀合作明年底在全日本1000間商店中導入Pepper來協助販售咖啡機。


    而Pepper的開放訂購也意味著,這一類型的消費機器人已不只是企業用來展示技術實力,儘管其應用範圍仍然有限,但卻是能夠真正應用於生活當中。可以想見,利用機器人取代人力已是大勢所趨,不僅在工業自動化上面如此,在消費性市場上更有許多的可能性, 除了軟銀之外,包含如Sony、本田、松下等大廠都爭相投入機器人的研發當中,日本也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最為先進與積極的國家之一,並不斷發展相關應用,以保持其領先地位。



    圖4 : 消費機器人已不只是企業用來展示技術實力,而是能夠真正應用於生活當中。
    圖4 : 消費機器人已不只是企業用來展示技術實力,而是能夠真正應用於生活當中。

    為此,日本政府也曾表示,希望透過機器人技術提高企業的生產力,進而提升盈利,藉此帶動薪資上漲。為此,日本政府也規劃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去年曾表示,將投資「非人力資源」來帶動機器人革命,而Henn-na飯店的開幕則意味著機器人時代的來臨。


    取代人類 機器人旅館開幕

    七月即將在日本長崎開幕的五星級飯店Henn-na希望透過採用“Actroid Androids”(類人形)機器人來降低人事成本。Henn-na飯店表示,他們是全球第一間的機器人飯店,而這樣的作法預估可減少20%-25%的人事成本。從大廳開始的接待客人、搬運行李到房間內的清掃等全都會採用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具備多國語言的能力,可以使用中文、日文、韓文、英文等十幾種語言與客人流利的交談,此外類人形機器人還會有一些模擬人類的動作,如呼吸或眨眼。



    圖5 : Henn-na是全球第一間的機器人飯店。
    圖5 : Henn-na是全球第一間的機器人飯店。

    當客人進入飯店後,前臺的三位機器人將會確認身分,辦理入住手續,而另外一位工業機器人則會負責處理客人的行李。這些類人形機器人也被賦予其他日常生活的任務,例如煮咖啡、掃地或清洗衣物等。除此之外,Henn-na飯店還有其他的高科技技術,如利用臉部辨識取代房卡,客人也可以利用房間內的平板電腦來預訂其他額外的服務。


    Henn-na飯店目前總共有72間套房,預計在七月開始進行第一階段的營運,若營運順利,預計在2016年在成立另一間機器人旅館,飯店總裁Hideo Sawada表示,未來希望能在全球打造1000家類似的飯店,且希望飯店服務中有90%都由機器人來提供,打造出最高效的飯店。


    新創能量加入 機器人應用多元

    除了科技大廠之外,也有越來越多的新創企業加入這個極具吸引力的產業,在Kickstater、Indiegogo等群眾募資網站上也不時可以見到機器人相關的集資項目,如Jibo、BUDDY等都是募資成功或正在募資中的項目。


    BUDDY是由法國公司Blue Frog Robotics近日在Indiegogo提出的一項募資計劃,若集資成功,預計在2016年5月開始出貨。Blue Frog Robotics宣稱,BUDDY是一個革命性的伴侶機器人,其主要定位為家庭陪伴,可以協助家庭成員安排每天的生活計畫、安全監控、陪伴孩子,並和每位成員互動,甚至照顧老人。



    圖6 : BUDDY可以協助家庭成員安排每天的生活計畫、安全監控、陪伴孩子,並和每位成員互動,甚至照顧老人。
    圖6 : BUDDY可以協助家庭成員安排每天的生活計畫、安全監控、陪伴孩子,並和每位成員互動,甚至照顧老人。

    作為家庭成員之一的BUDDY底部安裝了三個輪子,可以自由地走動,其臉部是一個八吋平板電腦,用來與外界連結,支援Wi-Fi與低功耗藍牙,同時平板也顯示了他的臉部表情。


    BUDDY也內建了處理器以及各種感測器,包含照相機、超音波、紅外線、溫度計、地面探測器等,透過這些感測器,BUDDY能夠感知外在環境,辨別物體或人臉。此外,BUDDY也具備語音辨識功能,支援中文、法文、英文、韓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等多種語言。



    圖7 : BUDDY內建了處理器以及各種感測器,並在底部安裝了三個輪子,可以自由地走動。
    圖7 : BUDDY內建了處理器以及各種感測器,並在底部安裝了三個輪子,可以自由地走動。

    Blue Frog Robotics創辦人Rodolphe Hasselvander過去不斷致力於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等研究領域,他深信,未來每個人家裡都會有一部星球大戰裡的R2D2機器人。但是這個信念遲遲未能實現,Rodolphe Hasselvander決定親手研發一個消費型機器人,不僅能真正提供服務、協助人類生活,更關鍵的是必須在一個合理的價格內,而BUDDY就是Hasselvander研發出的產品。


    結論

    在各家企業的努力之下,高效率的機器人已慢慢走進人類的日常生活,協助處理生活中的各種瑣事,甚至還能夠進行居家照護以及情感交流。為了讓機器人能夠提供更貼近人類生活的服務,許多科技大廠也正在努力讓人類與電腦間互動更為直覺,例如優化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技術,讓電腦可以理解人類的語言,而透過巨量資料以及雲端運算,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務及應用。此外,結合用戶分析以及搜尋引擎,讓虛擬助理不只可以理解語言,還能夠開始預測用戶想法。



    圖8 : 機器人最終將取代人類一直是多部電影的題材,因此未來法律規定、安全規範等等議題都是必須探究的問題。
    圖8 : 機器人最終將取代人類一直是多部電影的題材,因此未來法律規定、安全規範等等議題都是必須探究的問題。

    但是,隨著消費型機器人開始進入生活也帶來另一個挑戰,機器人對於人類的影響也漸漸成為關注焦點。人類一邊享受著機器人所帶來的便利性,一邊卻也畏懼機器人帶來的威脅,有一派的人認為若機器人表現太過像人類,尤其在家庭內將另人感到不舒服。


    甚至,當人工智慧進展到可以像人一樣思考,機器人最終將取代人類一直是多部電影的題材。也因此,未來隨著消費型機器人開始普及,勢必延伸出許多相關的法律規定、安全規範等等議題,這些也是在研發先進技術以外,必須探究的問題。


    相關文章
    ? 以無線物聯網系統監測確保室內空氣品質
    ?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概況分析
    ? 用科技滅火:前線急救人員的生命徵象與環境監測
    ? 221e:從AI驅動感測器模組Muse獲得的啟發
    ? 以霍爾效應電流感測器創新簡化高電壓感測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新聞
    » 臺達電子公布114年第一季財務報表
    » 臺灣技術獲國際大獎肯定! 電動大客車智慧充電管理系統榮獲2025愛迪生獎銀牌
    » 臺達電子公佈一百一十四年三月份營收 單月合併營收新臺幣434.44億元
    » 臺達支持全臺首部8K深海紀錄片電影《沈睡的水下巨人》 呼籲海洋保育與珊瑚復育
    » 臺達於2025漢諾威工業展展出多元AI賦能解決方案 推動智慧產業與永續能源轉型
      相關產品
    » Basler全新小型高速線掃描相機適合主流應用
    » 恩智浦力推安全無線MCU 擴展Matter標準產品組合
    » 恩智浦NXH3675藍牙5.3超低功耗方案 實現高品質無線音訊串流
    » Vicor:預測虛擬電池技術將助電動汽車銳減25磅重量
    » igus新型PRM旋轉供能系統適用於機器人、物料搬運及攝影系統

    ?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臺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hope.com.tw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姚安县| 金溪县| 通海县| 伊春市| 芷江| 德钦县| 水富县| 蓝田县| 宾川县| 启东市| 昌黎县| 德阳市| 永福县| 莒南县| 东平县| 丹巴县| 塔河县| 钟祥市| 黔南| 武宣县| 湖南省| 抚远县| 沙河市| 遂溪县| 南城县| 扎兰屯市| 岳普湖县| 寿宁县| 特克斯县| 宜阳县| 楚雄市| 海阳市| 台山市| 沽源县| 宁明县| 霞浦县| 高碑店市| 民丰县| 临武县| 和平区|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