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極端氣候與天然災害事件頻繁發生,建築結構安全與災後快速應變能力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金屬中心於 9 月 8 日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簽署合作與交流備忘錄(MOU),雙方將結合無人機研發與風雨風洞實驗室的技術優勢,共同推動無人機於地震後建築巡檢、火災熱點偵測及高風險環境設備檢測等領域的應用,強化臺灣在防災科技的整體能量。
 |
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左)與金屬中心董事長劉嘉茹代表雙方簽署MOU |
這項合作由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與金屬中心董事長劉嘉茹代表簽署。未來將透過風洞實驗,驗證無人機在強風、亂流與豪雨等極端環境下的操作穩定性,建立標準化測試流程,提升無人機在災後應變任務中的可靠性與實用性。劉嘉茹指出,無人機的價值在於能快速深入人力難以抵達的環境,因此在開發階段即需模擬嚴苛條件,此次合作將為臺灣無人機產業突破提供關鍵助力。
金屬中心航太處處長簡志維表示,政府推動的人工智能、半導體、軍工、安控與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政策,將為無人機技術發展提供多元應用場景與國產化供應鏈支持,並推動資安與安控技術升級,增進國家安全與產業競爭力。
目前金屬中心無人機已應用於電力巡檢、遠洋漁業探測、風機葉片檢測及山難搜救等領域,未來將進一步拓展至災後建築結構初判、人員救援與廠區設備掃描。雙方期望透過此次合作,建立無人機在極端氣候下的標準測試流程,並推動國內關鍵零組件導入,朝高可靠性應用發展,進一步提升臺灣無人機產業技術門檻與國際競爭力。
此合作將成為推動智慧防災新標準的重要里程碑,為城市安全治理與災害應變提供更強大的科技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