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50年凈零碳排的愿景看似遠在天邊,但對於臺灣出囗導向的制造業而言,近在眼前的壁壘還在2027年將上路的歐盟「碳稅(CBAM)」,除了已擴及終端下游的螺絲等金屬扣件業之外,較鮮為人知的其實還有塑膠產業,更應該透過國際展會觀察各界因應之道。
根據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已在2022年6月22日投票通過「碳邊界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的最新修正提案中,除了原本鋼鐵、煉油、水泥、有機基礎化學品和肥料產業外,再納入了有機化學、塑膠、氫、氨領域,甚至希??擴大到「間接」,也就是制造者使用電力造成的排碳,藉以加強該提案的氣候野心。
其中由於新增有機化學、塑膠等項目,已波及臺灣電子制造業上下游都會使用到的產品,依環保署統計臺灣每年產出24萬公噸的事業塑膠廢棄物,卻僅有約28%回收再利用,所以當其大力推動產業廢棄塑膠的循環利用第一階段,就是先鎖定大量使用不同材質塑膠組合的電子零組件制造業來改善。
...
...
另一名雇主 |
限られたニュース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ごとに 30 日間 |
読み取れません |
付費下載 |
注冊會員 |
無限制 |
10/ごとに 30 日間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0/ごとに 30 日間 |
付費下載 |
金卡會員 |
無限制 |
無限制 |
特別割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