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wkceg"></li>
<rt id="wkceg"><delect id="wkceg"></delect></rt>
<bdo id="wkceg"></bdo>
<strike id="wkceg"><acronym id="wkceg"></acronym></strike>

  • 帳號:
    密碼:
    智動化 / 文章 /

    智慧化浪潮襲捲全球 臺灣製造業與時俱進全面升級
    [作者 王明德]   2020年02月03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 [9305]

    德國政府在2011年宣布啟動工業4.0後,全球各工業大國就陸續跟進,制定相關政策,臺灣製造業與全球產業緊密連動,同時也是國內的經濟命脈,必須與時俱進保持競爭力,因此包括產官學界都全力投入,協助國內業者進行新一波產業升級。


    臺灣從2012年開始推廣智慧製造概念,經過3~4年的市場教育,整體市場大約在2016年開始啟動,觀察發展至今的態勢,科技業是其中走得最快的產業,大型傳統製造業次之,最慢的則是中小型業者。


    產業特色不同 導入時程各有所別

    科技製造業的智慧化速度發展較快有其先天背景。首先是科技業的技術先進程度向來位居其他產業前端,對各類新技術、新概念的接受度也最高,因此只要能確實強化產線效能,業者多半會有意願。其次是科技製造業因產品精細、製程快速,在良率與效率的考量下,多數廠商都早已建置高度自動化系統,在既有基礎往上延伸,難度會比其他製造業者低。


    最後則是科技製造業的製程繁雜精細,必須藉由大量數據控制良率與產線效能,而智慧製造的特點就是整合IT與OT兩大系統,讓產線數據可以無縫流動,為企業內各環節所用,以提升其價值,


    在此態勢下,智慧製造就成為各業者提升廠管效能的利器,也因此科技業者對其投入意願一直高於其他製造業。



    圖1 : 科技產業的製程精細,產量龐大,需要智慧製造的數據精準控制產線。(source:EPSRC CDT)
    圖1 : 科技產業的製程精細,產量龐大,需要智慧製造的數據精準控制產線。(source:EPSRC CDT)

    大型傳統製造業因生產系統龐大,涉及的製程設備過多,因此初期多採觀望態度,不過這兩年開始,行動已轉趨於積極。傳統製造業者投入智慧轉型的意願,也與其各自的背景有關。食品、藥品、汽車製造等自動化程度較高,而且有擷取數據以作為生產履歷的需求,因此多半會主動升級智慧製造。


    值得注意的產業是金屬加工,金屬加工屬於勞力密集產業,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不過近幾年情況開始有所轉變,因受少子化影響,臺灣勞力資源逐漸下降,再加上年輕勞力投入金屬加工的意願不高,讓廠內的人才產生斷層,為了讓企業永續經營,企業主必須讓資深人員的經驗以數位方式記錄、傳承,智慧製造的導入就成為必須。


    在此同時,臺灣企業近十年步入世代交替期,50、60年代創立企業的第一代開始交棒,接手的第二代經營者改革意願通常較強,對新事物的接受度也較高,因此臺灣近期不少金屬加工廠商都開始投入智慧製造,國內的多家工業電腦廠商近期也開始針對金屬加工產業推出整體解決方案,因此發展潛力可期。


    至於中小型製造業,因受制於有限的資源,數位轉型的速度向來較慢,不過此一族群的個體企業規模雖然不大,但整體數量非常驚人,因此無論是西門子、施耐德、洛克威爾這類大型自動化業者,或是國內的工業電腦廠商,都會為中小型製造業設計合適的解決方案,因此業者若真有數位轉型意願,要在市場找到合適的導入廠商與智慧製造產品架構並不難。


    確保不被邊緣化 智慧化導入已是必然

    雖然上述三大族群的智慧製造導入意願與發展態勢各有不同,不過在智慧化成為全球製造產業趨勢的今天,深度倚賴國外市場的臺灣製造業,其實已沒有太多選擇,智慧製造已是必走之路。


    作為全球產業供應鏈的一環,臺灣廠商所有的動作都必須與上下游緊密嵌合。為了精準掌握生產現場的狀況,全球大型製造業一直都會要求上游供應商提供完整的產品數據,除了確保規格、數量與當初要求一致,另一方面也可作為產線運作的依據。


    近年來,這些全球大廠紛紛展開數位轉型,建立起智慧製造架構,讓製造現場的生產數據透明化,並與其他系統鏈結,延伸出更多元的價值,作為上游供應商的臺灣業者,也必須融入智慧化系統中,讓自身產品的數據格式可與客戶的系統對接。


    因此,智慧製造的建構已是製造業立足全球市場的必要動作,已有訂單者,如果腳步稍有延遲,就會給予競爭對手可乘之機,反之若有完整的智慧化系統,即便目前非客戶的第一順位,但仍可在自身的充分準備下,掌握住每個隨時出現的機會,逐步擴大企業的營收規模。



    圖2 : 科技產業的製程精細,產量龐大,需要智慧製造的數據精準控制產線。(source:EPSRC CDT)
    圖2 : 科技產業的製程精細,產量龐大,需要智慧製造的數據精準控制產線。(source:EPSRC CDT)

    智慧化不只對以外銷市場為主的製造業影響至深,以內銷市場的製造業,也會面臨這場工業4.0浪潮所帶來的衝擊。在1980年代,臺灣工業有第一波轉型,自動化技術大量取代了手工業,當時不願轉型的業者被快速邊緣化,短時間內就消失在市場。


    這次的智慧化將引爆第二波轉型,而且在全球化趨勢日益熾烈的今天,臺灣廠商要面對的不只是國內的競爭者,更包括挾龐大資源而來的歐美中日製造商,在此態勢下,臺灣廠商無法只憑藉在地化優勢應戰,產線製程、商業模式都必須進化,將有限的資源創造出更多元的價值,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步。


    數位轉型方法論 釐清目標才是關鍵

    對臺灣製造業來說,智慧已非「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何時做?要做到什麼程度?而既然已須嚴正面對,業者就必須審慎因應。對於智慧化系統的導入,市場有一套方法論,也就是企管常用的5個W,Why(為何做)?做什麼(What)?從哪裡開始做(Where)?誰來做(Who)?怎麼做(How)?


    在這5個W中,「Why」的用意是企業必須先釐清問題所在,才能知道智慧化系統的導入是為何而做;「What」則是找到系統導入改善的目標;「Where」是抓出可改善製程效能的最大痛點;「Who」是建立內部專職投入的團隊;最後的「How」則是從事廠尋找最合適的技術,讓智慧化系統可以發揮預期功能。


    從這5個W可以看出,在智慧製造中,技術並非位於首位,釐清目標找出問題才是系統成功的關鍵,也因此並非所有的數位化系統建置都必須投入巨大資源,意願與精準判斷,才會是智慧製造系統成功導入的關鍵。


    **刊頭圖(source:Forbes)


    相關文章
    ? meet the expert-關稅戰下的生存指南 企業AI助理實務教程
    ?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 提升產銷兩端能效減碳
    ? 機器視覺與電腦視覺技術的不同應用
    ? 使用AMR優化物料移動策略:4個問題探討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新聞
    » 法人開放50條試製線撐中小企業 開發AI新品及培育實作人才
    » TrendForce:自動化成關稅戰避風港 美智慧工廠成本遠超陸廠
    » 風電就業與國際接軌 產訓合一為產業供應鏈培育專才
    » 臺達支持經濟學人發表永續AI報告 強調電網韌性為重要挑戰
    » 臺達電子公布114年第一季財務報表
      相關產品
    » 泓格iSN-811C-MTCP紅外線感測模組 從溫度掌握工業製造的安全與先機
    » 凌華科技透過 NVIDIA JetPack 6.1 增強邊緣 AI 解決方案
    » 安勤推出搭載NVIDIA Jetson平臺邊緣AI方案新系列
    » 臺達全新溫度控制器 DTDM系列實現導體加工精準控溫
    » 西門子推出下一代AI增強型電子系統設計軟體 提升使用者體驗

    ?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臺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hope.com.tw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临澧县| 宁津县| 长白| 龙口市| 宁乡县| 兰溪市| 临清市| 上思县| 泗阳县| 博野县| 敦化市| 固阳县| 绥德县| 永安市| 新沂市| 万山特区| 家居| 自治县| 库伦旗| 昌平区| 正镶白旗| 星座| 呼和浩特市| 个旧市| 肇庆市| 沾化县| 铁力市| 商洛市| 潜江市| 锡林浩特市| 衡阳市| 大荔县| 乐都县| 庄浪县| 阳原县| 通河县| 罗源县| 望都县| 阜新| 信丰县|